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 吐哈油田火山岩缝网压裂技术首试成功

    一种新型的火山岩缝网压裂技术在吐哈三塘湖油田牛东89—8井首次试验成功 [查看全文]
  • 新疆夏94探井应用新工艺压裂成功

    新疆油田今年第一口探井——夏94探井采用大规模、变排量前置线形胶混合二级加砂工艺压裂获得成功。截至4月1日,这口井累计返排压裂液310.02立方米。 [查看全文]
  • 2012年中国海油原油加工量同比增加15.2%

    据中国石化新闻网报道: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上周四发表的中国海油201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说,中国海油去年加工了3008万吨(60.24万桶/日)的原油,比2011年的2610万吨增加了15.2%。 报告说,中国海油去年炼油产品产量同比增加了14.7%,达到了779万吨,而燃料油产量同比下降了0.9%,下降到了750万吨。 中国海油目前在广东省经营具有年加工1200万吨原油能力的惠州炼油厂。此外,中国海油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还控制着多个独立小型炼油厂,其中包括山东省和江苏省。 [查看全文]
  • 华北监督优化管柱结构实现了节本提效

    据中国石化新闻网报道:为加快施工进度,实现会战提速提效,近日,华北分公司工程监督中心试油气科经过认真分析研究,针对鄂北工区水平井压裂停喷后,先下一趟探冲砂管柱再下一趟完井管柱的作业情况,提出了优化管柱结构新方案,并在DPH-52等井进行试验取得成功,达到了用一趟管柱完成原设计两趟管柱的施工目的。     此前,鄂北工区水平井停喷后,按设计要求要先起出原井回插管柱,下探砂面冲砂管柱,管柱结构自上而下为:半球体引鞋(外径为77.8mm,水眼直径35-40mm)+23/8″油管,探砂面后冲砂至最上部的投球滑套处,然后起出冲砂管柱下入完井生产管柱,管柱结构自上而下为:23/8″油管+23/8″筛管+23/8″接箍(内带“十字叉”)。     为实现上述设计的优化,华北分公司工程监督中心试油气科充分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即要确保新的管柱结构:第一,入井管柱能顺利通过回接筒处;第二,便于冲砂作业;第三,防止抽子或压力计掉出油管;第四,防止未返出的压裂小球在生产期间堵塞油气通道。经过综合分析,将原设计管柱优化为:23/8"油管斜尖+23/8"油管+悬挂器。斜尖部位要求弯成半球体引鞋状圆弧,此外在斜尖口加焊一道挡杠,在斜尖上部油管内加焊“十字叉”,冲砂结束后上提管柱到设计完井管柱位置即可。     此种管柱结构设计简单,实现了冲砂、完井管柱一体化,节省了一趟管柱,缩短了施工周期,从而实现了节约成本、提速提效的目的。经华北分公司鄂北指挥部、工程处确认,目前该优化的管柱设计方案已在鄂北工区全面推广实施。           [查看全文]
  • 川庆斩获储气库单井扩容固井技术新成果

    据中国石油新闻网报道:3月26日,川庆钻探井下作业公司与多个单位合作,在相储8井244.5毫米油层尾管固井作业中,成功解决加大一级井身结构设计储气库井固井施工重大技术难点,经电测固井质量合格率93.3%,为储气井单井扩容创造了条件。   相储8井是位于重庆市相国寺构造上的一口重点注采井,设计为五开五完井身结构,是加大一级进行井身结构设计后进行钻井作业的先导性试验井,是储气库单井扩容的首次油层套管固井。   [查看全文]
  • 盘管式含聚合物液取样器应用成功

    据中国石油新闻网报道:截至2013年3月20日,一种全新的盘管式含聚合物液取样器在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注入站的18台机泵和8口井上试运行后效果良好,标志着这一取样器研制成功。   这种新的盘管式含聚合物液取样器采取盘管弯曲流向,缩小了管内直径,增加了液样流程,使被剪切含聚合物容易被替换,液样化验黏度更为真实。与老式取样器相比,新式取样器不仅检测数据更准确,而且比以往节约一半成本,并缩短了取样时间。   为研制这一新式取样器,科研人员2012年8月开始进行试验,并依据设计压力、化验参数不断改进设计,终于在第三款盘管取样器试用后发现,取样所获的相对黏损率与井口化验数据最为接近。3月底,这个厂七中区二元复合驱注入站泵出口、注入井井口将陆续使用新式取样器取代原瓶式取样器。 [查看全文]
  • 大庆采油二厂新技术成功应用

    据中国石油新闻网报道: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五作业区聚南2—2联合站,在国内率先使用经微生物处理和膜技术处理的含油污水代替清水配置聚合物溶液。截至2013年3月25日,这个站投产一年多来节约成本1800万元,取得了较好效果。   聚南2—2联合站2011年10月投产,主要担负215口聚驱油井的油气中转、聚驱含油污水处理和注入等生产任务。这个站采用了“高效气浮除油+微生物处理+固液分离+石英砂过滤”的处理工艺,是目前大庆油田应用微生物技术处理能力最大的含油污水处理站。   微生物处理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把复杂的有机物降解成简单的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这一技术与常规技术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省、运行费用低,且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应用后,可使水质保持在含油5毫克/升以下、杂质 5毫克/升以下,在减少对油层污染和伤害的同时,延缓水驱递减,保证油田开发效果。   这个站采用了循环超滤膜除油、悬浮杂质和离子分离器降矿化度等先进处理工艺,将原本用于饮用水处理的膜技术应用于石油工业生产中。这在国内还是首例。   含油污水应用这一技术降矿化度处理后,矿化度可从处理前的5000毫克/升左右降低到1000毫克/升以下。在配制相同浓度聚合物的情况下,低矿化度污水配制聚合物的黏度要高于清水配制聚合物的黏度,可完全替代清水作为聚合物溶液的配制用水循环使用,节约了清水和药剂,实现了降本增效。聚南2—2联合站实现了绿色生产、清洁生产,被评为大庆油田样板站。 [查看全文]
  • 油田短距离管线气体解堵工具

    据中国石化新闻网报道:油田短距离管线气体解堵工具: 在塔河油田新投产井及未进计转站的油井,通常采用建立临时掺稀降黏生产,卸油小地罐至卸油泵之间的管线、临时生产流程管线,皆为短距离管线。在生产过程中因稀油中存在一定的杂质,管线易发生堵塞,特别是冬季堵塞的次数更多。一旦堵塞后,一般采用拆卸管线通或用特种泵车扫解堵,既影响生产时效,又增加生产成本。该队生产运行组青年技术员段渝经过反复观察琢磨,用一套正压式呼吸器背带上的低压软管改为高压双软管,一根连接压力表,一根与压力表丝头紧密焊接,另外,再将一个压力表拷克与阀门兰片焊接,于2月初制作这套气体解堵管线工具。     在遇到管线堵塞使用时,先将堵堵管线上阀门的法兰,更换为带压力表拷克的法兰,然后将呼吸器气瓶调整为合适的压力,再将压力表丝头与压力表拷克相连接,打开气瓶利用气瓶压力吹扫管线,这样利用气体解堵的短距离管线非常快捷方便。制作此套解堵工具,一次性投入费用只需2000元,并能长久使用,与用特种泵车解堵相比,一次可降低成本3250多元。 [查看全文]
  • 中原二厂强化储层改造有效释放潜能

    据中国石化新闻网报道:中原二厂着眼实际,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储层改造工程,收到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已实施压裂、酸化井21口,日增油102.5吨,累计增油2100多吨。 面对油井措施挖潜难度越来越大、选井选层越来越困难的实际,这个厂的工艺技术人员从“水”上动脑筋,在措施前进行注水培养,弥补措施的不足。与此同时,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措施效果,建立不同类型措施的选井模型。能否实施,主要根据后备措施井是否满足措施模型要求来决定。 此外,这个厂持续完善优化措施。为提高每口井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最大限度释放油井潜能,工艺技术人员反复论证,多方实施,通过深化研究地质潜力,优化压裂工艺技术、压裂施工方式、压裂液设计和压裂层段,有效改善了措施效果。如卫68-5井是卫68块的一口低能井,通过注水前期培养,工艺优化施工工艺及压裂方式,措施后见到日增油8.5吨的良好效果,实现了由低效向高效的转变。 [查看全文]
  • 长庆混合水压裂技术攻关显成效

    据中国石油新闻网报道:随着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持续稳步推进,渗透率小于0.3毫达西的致密油藏成为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去年年初以来,由长庆油气工艺研究院研制开展的混合水压裂技术攻关试验,在油气区共完成现场试验150余口井,直井试验提高单井日产量0.8吨,水平井混合水压裂与常规分段压裂相比单井日产量提高5.2吨,为实现盆地致密油藏有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储层在沉积环境和岩性、岩石脆性特征、天然微裂缝发育程度、地层压力系数等方面,均与北美致密储层有较大差异。按照“体积压裂”理念,长庆油气工艺研究院开展了混合水压裂技术攻关与试验。现场实践对比表明,在改造体积增大20%的情况下,油井半年产油量提升60%,使油气田产量不断攀升。   混合水压裂技术在长庆油田致密油勘探开发中扩大试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助推了油田储量规模的大幅增加。混合水压裂技术与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相结合,与常规分段压裂储层改造相比体积增加3倍,单井产量提高2倍。目前,混合水压裂技术已经成为长庆油田致密油藏提高单井产量的最新利器。 [查看全文]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 联系人:

    在线客服
  • 电话:

    4000-602-898
  • 传真:

    86-393-4465557
  • 邮箱:

    admin@pykrgs.com
电话微信:19139386559

长期合作伙伴

  • 合作伙伴:中原油田
  • 合作伙伴:长庆油田
  • 合作伙伴:吉林油田